本网消息(文/图 统筹中心)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要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站在新时代,成都名校集团发展需要思考如何肩负新使命、回应新要求、体现新作为、做出新贡献。
5月26日,由成都市教育局指导、成都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和武侯区教育局联合举办的“成都市名校集团内涵发展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成都市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海军,武侯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潘虹受邀参加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会议邀请了国家、省、市相关专家,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基础教育名校集团龙头学校校长,以及部分成员学校、托管领办学校校长齐聚一堂,围绕促进名校集团内涵发展、提升名校集团发展质量和水平,分专题就名校集团发展模式、名校集团运行机制、名校集团成员学校发展路径等分享了经验做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大会现场1)
(大会现场2)
(武侯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潘虹致辞)
(成都市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马海军致辞)
研讨会进一步厘清了名校集团发展的形势、任务与要求,凝聚了共识。研讨会指出,推进名校集团发展,符合发展方向和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以市县为单位,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或学校联盟、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扶持力度”。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所作的题为《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专题学术报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田汉族所作的题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治理之道》专题学术报告,中国教科院助理研究员项纯所作的题为《追求品质与卓越的自主发展路径与经验》专题学术报告,四川师范大学教授李江源所作的题为《理性看待名校集团考核评估》的专题学术报告,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推进名校集团发展的意义、方法和措施,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明作主题发言)
会议对成都市名校集团发展进行了学术梳理与总结。成都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柯玲作了题为《统筹城乡教育视野下的成都市名校集团发展实践》的主题发言,武侯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小刚作了题为《成都市武侯区名校集团发展汇报》的主题发言,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集团龙头学校、成员学校代表等50余个单位作了专题发言,呈现和分享了市域、县域、集团及其学校不同层面的成效与发展思考。研讨会认为,由政府主导,成都市经历了9年的名校集团发展实践,推动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从外延发展向内涵提升转变,从县域为主向兼顾跨区域发展转变。9年来,无论是市域推进,还是区域实践,以及各个集团自身发展的成功案例都一致证明,名校集团发展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举措,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有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抓手,是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破解我市“上好学”问题的一条成功之路,符合成都实际。
(武侯区教育局副局长王小刚作主题发言)
(成都大学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柯玲作主题发言)
会议进一步强化了名校集团发展的责任与担当。研讨会认为,目前,我市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差距还客观存在,需要进一步强化责任与担当,继续把解决教育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工作的逻辑起点,不断提升优质教育供给能力,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加快与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相匹配的“优教成都”进程,切实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围绕名校集团区域发展模式、运行机制、成员学校发展路径,三个专题五个小组对名校集团内涵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思考。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政策评估研究部主任王蕊,专题研究部助理研究员孟久儿,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罗哲,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李松林、李江源、张烨,成都市教科院院长罗清红,发展与改革研究所副所长陈宇燕,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刘敏,成都市武侯区教科院副院长唐开平等专家主持专题会议或进行了专业点评。
(第一组名校集团区域发展模式专题研讨)
(第二组名校集团运行机制专题研讨)
(第三组名校集团运行机制专题研讨)
(第四组名校集团运行机制专题研讨)
(第五组名校集团成员学校及领办托管学校成长路径专题研讨)
会议认为,要抓住关键,促进名校集团内涵发展。要以强弱联合为抓手,坚持“名校+弱校”、“名校+农校”、“名校+新校”的“强弱联合”方式,以快速提升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确保名校集团发展的公共属性、公益运行、公平取向;要以人员交流为抓手,完善集团内、区域内和跨区域的干部教师流动制度以及“共同体”制度,促进专业引领、资源共享、内涵发展;要以章程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内部治理结构,确保龙头学校引领示范和成员学校间的互动合作,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提升管理效能,保障规范运行、自主运行、持续运行。
会议研讨认为,要加强研究,创新驱动名校集团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名校集团发展仅仅是目前的有效路径之一,必须强化综合施策,把名校集团发展与中小学布局调整有机结合起来,与传统多种扩优方式和“新优质学校”培育等新的扩优方式结合起来,与跨区域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结合起来,科学推动名校集团发展;要推进创新发展,鼓励制度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创新,努力将名校集团发展中一些成功实践经验总结上升为政策制度,如武侯区加大财政投入、增加人事编制等政策机制的区域借鉴与推广;要鼓励研究探索,会议认为,名校集团目前面临诸多发展障碍与瓶颈,特别要研究探索现有管理体制和机制下,适应名校集团发展的人事编制制度、岗位设置制度、经费投入制度及其管理方式等,确保名校集团化办学健康持续发展;要积极探索建立名校集团的退出机制,一方面杜绝成员学校长期依附和依赖,另一方面,促进成员学校优质发展后脱离集团,成为新的名校组建新的名校集团,带动新的学校成长。
会议认为,推动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品质,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成都名校集团发展在新时代的新使命。此次研讨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促进了担当、推进了发展。与会人员一直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引,不断探索名校集团发展的新路径、新方法、新模式,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心城市,加快“优教成都”进程,实现“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宏伟蓝图和美好愿景做出应有努力和贡献。
本次会议肯定名校集团取得的成效,认为集团化办学对于整个成都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成都市十年来推进集团化办学,逐渐形成了优势互补、以强带弱的局面,推进了教育资源优质均衡的发展,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教育模式和学校品牌。也归纳梳理出专题研讨后对名校集团下一步发展建议:从系统性和协调性来看,教育改革一定不能关起门来改革,一定要把相关部门拉通到一起。从内涵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龙头学校和成员学校更为合理的一种关系应是一种伙伴关系,是一种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一种关系,对于日后名校集团的长久与持续带来一种好的影响。这种关系中的核心元素是校长,一个好校长才会有一个好学校。会上一致认可“四要素融合”的概念即文化、人员、科研以及管理的融合,要基于成都学校需求,要加强集团内部的有效运转来提高实效性,区县的名校发展方法应视自身而异。同时着力差异捆绑的自主发展,不论是紧密相连的骨肉型集团,还是资源共享松散型集团,还是混合多元的一些结构,无一不是指向基于差异的结构,通过龙头学校引领薄弱成员学校的发展,各美其美的一种发展方式,同时提出有没有可能在未来考虑发展方向一致的同质结构,可以更聚力开展研究和队伍建设提升,可以更加彰显办学特色。以及在名校集团发展制度这个过渡性方案中,也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这种动态反映在名校集团内部成员学校有进有出,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名校集团的发展,能有效地使我们的成员学校发展成更好的龙头学校去再生出、覆盖出或者辐射出新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