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赴北京参加“2016年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学术研讨会”
4月27日至4月28日,由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2016年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召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王磊所长、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教育创新中心柳秀峰主任、台湾师范大学科学教育中心张俊彦主任等来自海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中小学校的科学教育专家、教育测量专家、优秀教研员、优秀骨干教师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会议。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张艳副主任、黄媛媛副主任应邀参加会议。
会议由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辛涛主持,在简要介绍了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基本情况后,他指出此次会议在“提升质量、促进公平”的教育改革主题引导下,旨在凝聚国内外科学教育质量监测专家、学者力量,通过协调创新方式,构建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推动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丽致开幕词,她强调在国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大改革、大发展、大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要不断突破与创新,完善监测相关理论与技术,通过全方位的监测数据,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
此次会议共设4个分论坛,累计20场分论坛报告,并有9场大会主论坛报告。专家围绕科学教育评价、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科学素养测评等专题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旨在探讨科学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经验与本土构想,推进科学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在陕西师范大学胡卫平教授主持的“监测理论与技术”分论坛上,专家从“基于核心素养的科学质量监测”、“基于认知诊断的科学概念学习进阶建构”、“基于学生学习表现的中学生物学科学业质量评价设计”和“从价值取向和实测数据反思物理命题实践”四个议题系统介绍了构建学习进阶的方法和依据。首都师范大学林培英教授主持的“基于计算机的测评”的分论坛会场,专家通过国际计算机测评应用案例的分析论证了计算机测评的可行性,同时指出计算机交互式测评的发展具有情景化、动态化、智能化的特点,需要更好把握计算机交互式测评的目标定位和技术实现手段。在华东师范大学王祖浩教授主持的“表现性测评与国际视野”分论坛上,专家对如何进行表现性评价工具研制的认识,以及在预测实践中反映的问题进行反思,并在研究初中科学教材难度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对PISA、TIMSS、NAEP等国际科学教育测评进行定性分析和讨论。同时,专家对《美国科学能力表现标准》、NCR《国家科学教育标准》、AAAS2061《科学读写标准》内容进行详细解读,结合近三届国际地理奥林匹克竞赛试题解读了初中科学的能力表现说明与作业实力。在郭玉英教授主持的“科学素养的纸笔测评”分论坛会场,专家通过“教师科学素养测评——科学本质理解的视角”、“科学史视角的科学态度测评”、“关于科学教育质量监测效度的一些想法”等相关议题的报告,揭示了教师科学本质理解的现状和问题,希望为进一步教师科学素养测评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专家认为科学史情境适用于科学态度两个维度的测评,特别是测评科学的态度。科学素养的不同要素水平表现具有不同的特点,测评的方法和手段亦不相同,因此,用纸笔测试的方法测评学生科学素养的相关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主论坛会场上,报告专家“华山论剑”。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教授William H. Schmidt用科学教育的“8+1”模式,强调了运用不同方法进行科学教育测评的重要性。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柳秀峰教授介绍了学习进阶的测评,包括学习进阶内涵、特点、种类,以及学习进阶的必经阶段、测量设计方法、存在的困难和挑战等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介绍了研究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的原因、过程及其结论,提出了基于“学习理解-实践应用-创新迁移”的学科能力体系,并针对测评什么、如何测评给出建设性意见。还有众多专家学者的报告为参会者们带来了一流的学术报告和专业引领。
会议在激烈的讨论中落下帷幕。此次研讨会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提供了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和可资借鉴的重要资源,对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监测与评价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