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部2014年度工作总结
2014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都教育改革研究基地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工作部(以下简称工作部)按照《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成都市教育局共建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都教育改革研究基地合作协议》总体要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教育研究协同创新能力,提高成都教育宏观决策水平,提升成都教育品质。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及成都市教育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工作部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试点单位的干部教师,对试点单位的工作进行了综合调研、现场指导和阶段评估,并协助市教育局统筹处加强对未来学校建设的日常管理和督导。截止2014年9月,工作部顺利达成了成都市未来学校建设第一阶段的总体目标,引导13所试点单位取得了共同进步,扩展了未来学校建设的积极影响和实践成果。
根据第一阶段的建设目标,结合学校自身状况,最终确定了13所试点单位开展“未来学校建设”项目。一年来,以数字化班级建设为重点和起点,探索未来学校的
教室型态,推进13所试点学校共建设22个未来班级。未来班级的建设,促进了移动终端、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清视频音频交互系统、直录播系统等数字化学习基础应用设备的配备,促进了“未来班级”所需要的无线网络的覆盖和升级,促进了数字化学习应用平台的开发与建设,促进了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课堂教学方式的引进与改革,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其中建设成效显著地试点单位已经自觉开始进入更深层次的未来学校建设阶段。总体的建设情况见上页表1。
工作部通过综合调研、现场指导和阶段评估,帮助各试点单位在各自原有基础上,有规划、有改进地推进第一阶段的建设任务,主要目标任务的实现状况如下:
一、推动课程教学变革
13所试点学校借助数字化工具和网络化环境,主动深化课程改革。花园国际小学等六所学校,在教学表现形态的转变上做到比较好,课堂上教师基本能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媒介,初步实现优化课程体系,将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充分融入到学科课程中,开始探索关注学生个体,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具体实现方式;但在开发具有特色的数字化校本课程、变革组织形式、变革教学形态、增强学生自觉学习能力等目标实现方面,仍然需要深化推进。这就需要工作部加大培育试点学校自主发展能力的研究与技术指导。
二、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在实践中,工作部发现,高效的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确实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学生通过熟练使用数字化工具和网络,扩展了学习自主性。其中,开展“未来教室”类似项目建设时间较长的学校已经建立多个“网班”、“智慧教室”,这些班级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能力,尤其是独立思考的学养很突出,充分反映了学生在数字化条件下改变学习方式的成果。但是,各校普遍存在网络保障有限的困扰,造成学习方式变革的目标只能处于低水平实现状态。这反映出学习方式变革离不开基础设施与条件的保障,教育发展越来越与社会资源的整合紧密联系,这为未来学校建设提出新的任务。
三、推进评价方式改革
众所周知,创新教学评价系统,在教育信息化条件下充分实现成都市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课业负担监测、学生体能监测等标准和要求,是未来学校建设的基本任务。在第一阶段的建设中,大部分学校开始对此有所认识,但是实践推进力度明显不足。3所试点学校将评价方式改革以教改课题的方式推进,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研发科学的评价体系。
四、开发数字教学资源
此项工作完成情况良好,各校通过与专业团队合作或自主开发,以教师团队为主,逐步开发形成校本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校领导普遍重视此项工作,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设计、开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际进行深度融合,尤其是在各项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项目支持下,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基础条件好的学校也已建成数字教学资源的资助体系,并传播到区域外,如七中网校的体系已经超前发展,效果良好;而基础条件较弱的学校也主动与高校、IT企业合作,借力借资开发一些基础课程数字资源。
五、建设数字学习环境
此项工作是未来学校建设的基础,各试点学校基本实现“未来班级”100%配备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清视频音频交互系统、直录播系统等;同时,开始积极建设数字化学习应用平台,建设教学互动平台、教师教学服务平台、个性化学习服务平台和在线协作学习系统等,为课堂教学与学生个性学习提供可能;这个过程中,区县教育局的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甚至个别后发区县的投入力度有后来居上的趋势,比如,温江区积极争取到1个未来学校建设试点学校的机会后,立即展开研讨,迅速投入三百万元的资金建设未来教室。以上是工作部完成目标任务的基本情况,同时,工作部积极配合市教育局统筹处的工作,除了共同参加试点学校的各类展示研讨会议,双方多次商讨如何推进未来学校建设。另一方面,工作部认真开展基础研究与工作指导。在2013年9月开学到2014年7月学校放假的10个月时间内,工作部内部召开工作会议17次,深入试点学校现场工作21次,其中,现场调研3次以上的学校有3所,这样一来,工作部从一开始就与试点学校的建设实践紧密联系,能够及时更新相关建设信息,把握未来学校建设的动态,帮助试点学校顺利发展。比如,成华小学曾经受困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工作部2次深入学校,并配合成华区进修学校整合全区的骨干师资组成未来学校建设的工
作小组,引导学校集思广益组建了未来学校建设开发小组,有序地推进相关工作。
此外,为了继续完善成都市未来学校建设综合研究平台的建设与升级,使工作部的指导工作本身要具有互联网教育的效率,保障指导工作的效果及时、精准。工作部积极研发未来学校建设综合研究平台,尝试开展大数据处理结果,对试点单位建设状况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经验提炼,有针对性地为成都市教育局改进工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最后,在2013年6月,工作部组织市教科院、市技装所的专家组建未来学校建设第一阶段评估小组,连续3周,每天分为3个时段,对试点学校进行现场调研、分项评估的定量评估,获取的结果基本符合成都市13所试点学校的现状。
总之,工作部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采用项目培育方式,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主,遴选有基础、有意愿的学校开展未来学校试点探索。通过团队协作,建立开放、共享、互动的项目建设模式。以建设“未来班级”为切入点,适时推广到年级和全校。促进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促进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促进学生评价方式改革、推进校园智能化管理和加强数字化环境建设。通过对现行教育方式的深刻改革,激发师生的创造力,营造成都市区域教育高水平均衡发展的良好空间,为未来教育的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电子科大高教所工作部
2014年11月12日